查看原文
其他

人性贵于世间任何规则丨主编共读02(文末送福利)

佛山电视台 佛山电视台 2021-08-30


全文2790余字,读完约需16分钟


   主 编 摘 选


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鲁道夫 · 史坦纳



授 权 连 载


正TEXT文



女儿阿比盖尔在过完4岁生日后的几个月里,经历了一段困难时光,这可能与家里一个新竞争对手的到来有关。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变得更加抵触,经常故意说难听的话、大声尖叫、用力跺脚;常规活动和变化很快升级为一场意志力的对抗。我记得一天晚上,她本来答应我们晚餐后就去洗澡,但没有做到,我们提醒她所做的承诺,她开始歇斯底里地尖叫,甚至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弟弟,我们要求她尽量安静,可她却再次发出尖叫声。


现在问题来了,当阿比盖尔最后安静了下来,那么我和妻子是否应该像往常那样拥着她躺在床上给她讲故事?有条件养育会说“不”,如果我们像往常那样进行愉快的活动,那就是对她不良行为的奖励。这种活动应该暂停,我们要温柔且坚定地让她知道,她为何要承担这种“后果”。


这种养育行为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耳熟能详,许多育儿书籍就是这样建议的。况且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严厉手段会在某种程度上令我心满意足,因为我已经被阿比盖尔的反抗深深激怒,这会让我感觉自己作为家长正在树立自己的绝对威信,正在让她知道这种行为不被允许。我找回了控制权。


然而,无条件养育却将此视为应该抵制的诱惑,我们应该像往常一样拥着孩子讲故事。但这样做并不代表可以忽视发生的一切,无条件养育不是放纵孩子为所欲为的同义词。(在暴风雨之后)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孩子共同反思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给阿比盖尔讲完故事后就是这样做的。如果她确信自己的行为不会削弱我们对她的爱,那么无论想让孩子吸取什么教训,实现起来都会更容易。




无论我们是否想到过,这两种养育模式是建立在迥然相异的心理学、儿童发展,乃至人性的概念之上。首先,有条件养育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极为相近,代表人物是斯金纳。顾名思义,其典型特征是“一切只看行为”,只有可以看见和衡量的才是重要的。你看不见“欲望”和“恐惧”,所以干脆只专心于人“做”了什么。


此外,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无论是行、是止,是热情、是冷漠,都是建立在是否被“强化”的基础之上,人类做出的每件事都可以被解释为是否受到了某种奖励的强化,无论是人为授奖还是自然奖励。如果一个孩子对家长表现出关爱,或是主动将自己的甜点分享给朋友,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孩子的行为仅仅是由于过去某些愉快的反应而导致的结果。


简而言之:“外在力”,诸如某人之前因自己的行为而受到的奖励(或惩罚),是导致人类如何行动的关键因素,而如何行动则构成了我们的全部。即使从来没有读过斯金纳的作品,人们似乎也很容易接受他的这些假设。家长和老师总是在谈论孩子的“行为”,好像除了这些表面现象就别无可取,孩子的个性、想法、感觉和需求都不重要,不用管什么动机和价值观,关键在于改变他们的所作所为。当然,这会导致我们对那些仅以强制孩子做什么(或停止某种行为)为目的的训导技巧产生依赖。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行为主义的典型范例:或许你曾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他们在孩子做了某件具有伤害性或不好的事后会强迫孩子道歉。(“你能说对不起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家长真的认为在强迫孩子说出这句话后就会神奇地让孩子产生抱歉的感觉吗?尽管所有证据表明这并不可能发生。或者更糟的是,家长是不是根本就不关心孩子是否真的产生了抱歉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说出适当语言的行为。强迫性道歉通常只会训练孩子心口不一——也就是,说谎。


不过这里值得反思的还不只是这一种养育现象,它只是斯金纳主义——仅仅关注行为——如何缩窄了我们对孩子的理解、扭曲了我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的诸多范例之一。我们在训练孩子独自睡觉或使用马桶的养育程序中都能看到同类手法,而从这些程序的角度出发,孩子为什么在深夜啜泣的原因无关紧要——恐惧、厌烦、孤独、饥饿或其他;同样,一个学步儿不愿使用马桶的原因也不重要。那些提供步进式技巧、“教会”孩子独自睡觉,或煽动我们利用玩具、MM豆或表扬去敦促孩子使用马桶的育儿专家们,关心的并不是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感受和意愿,而只是行为本身。(尽管还未实际做过测试,但我认为家长有必要用一个简单且实用的方法去检查一本育儿书籍的价值:其大小与“行为”一词出现的频率成反比,“行为”越多,书的价值就越小。)




现在让我们回到阿比盖尔的问题。有条件养育认为,给她讲故事或用其他方式继续向其表达我们的爱,只会鼓励她变本加厉地发脾气。她会发现吵醒了弟弟也没关系,拒绝洗澡也无所谓,因为她会将我们的爱解读为对她刚才所作所为的强化。


而无条件养育则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乃至看待人性。就动机而言,无条件养育会更多地从“内在”、而非“外在”去寻找阿比盖尔行为的理由,我们无法从诸如对其过往行为做出正面反应之类的外在角度机械地解释她的行为。或许她只是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控制了,或者是产生了一种她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挫败感。


无条件养育理论认为,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其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的外在表达,简言之,重要的是实施行为的孩子本身,而不是行为。孩子不是受训的宠物,也不是计算机,输入某些程序就可以预测他们的反应。他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其中一定有许多不同的理由,其中有些理由会彼此紧密关联。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理由,不能单纯地对其结果(即行为)做出反应。事实上,每个理由都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手法。例如,如果阿比盖尔的反抗实际上是因为害怕我们过多关注刚刚出生的弟弟,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她打开心结,而不只是压制她表达自己内心恐惧的方式。


在尽量理解和处理造成各种具体行为的各种具体原因的同时,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阿比盖尔需要知道我们爱她,无论发生过什么。事实上,今晚我们的拥抱尤其重要,她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分辨出我们的爱是不可动摇的。这会帮助她完成伤口的修复。


在任何情况下,施以任何程度的惩罚都不具建设性,可能会刺激她再次哭闹。即使惩罚让她暂时停止了哭闹,或成功地让她在第二天晚上因惧怕激怒我们而没有表达她自己的感觉,其造成的整体影响都不会是积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首先因为其并没有解决阿比盖尔头脑中的问题,其次因为我们让她吸取教训的行为很可能在她看来是我们在收回对她的爱。从普遍意义上讲,这会导致她更不开心,或许还会让她感觉孤独和无助。从具体意义上讲,这教会她认定自己只有在乖乖听话时才会被爱,或者才是可爱的。我稍后提到的现有研究结果均力证了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节选自《无条件养育》第一章:有条件养育(003-007)



   历史文章



1、妈妈,无论我成功失败都拥有你的爱吗?丨主编共读01




- 福利时间 -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中分享读后感

我们将选取点赞前三位

送出佛山大剧院门票2张/人!


- 门票信息 -


西班牙纯美弗拉门戈舞团舞蹈晚会

时间:5月17日19时30分

地点:佛山大剧院

座位:VVIP


超近距离、超炫舞台、还不快来?


此外,主编大大会回复每一条留言

就亲子间遇到的实际问题

与大家互动交流!

除了微信留言

您也可以下载看佛山APP

点击正中的活动专区,参与共读交流哦



编辑:陈卓诗

主编:窦希

爱我请点我在看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